朝鲜的导弹更新迭代速度让人惊讶,尤其是在最近的10月10日夜间阅兵式上,他们再次展示了“火星”-11E高超音速导弹。该导弹采用了乘波体设计,外形和中国的“东风”-17以及最新改型的“鹰击”-17有很多相似之处。如果它们的技术路线是相同的,那么美韩现有的防御系统可能难以应对这种威胁。
从阅兵现场的画面来看,火星-11E的发射车使用了5对轮的底盘,每辆车可以携带两枚导弹。其外形和配置与“鹰击”-17非常相似,导弹的弹头呈扁平状,两侧有弧形边条翼,而尾部则装有X形的梯形舵面,这些设计让导弹能够在飞行末段进行非常规机动,从而大大增加了拦截的难度。火星-11E搭载了高超音速滑翔器,最大飞行速度可能超过5马赫,并具备高机动性和变轨能力,可以轻松突破现有的防空系统。
展开剩余75%这款导弹相当神秘,西方分析认为它的设计借鉴了俄罗斯的“伊斯坎德尔-M”导弹,甚至可能与俄罗斯的发射装置兼容。韩国方面分析认为,火星-11E是基于朝鲜的“火星”-11(KN-23)短程弹道导弹进行改进的,但其技术核心却来自朝鲜自己研发的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。同时,以色列的军事专家也认为,它是一种战术用途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导弹,采用了类似于KN-23系列的固体燃料助推器,因此它本质上可能是朝鲜版的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改进型。
不管火星-11E的技术来源如何,可以确定的是,朝鲜已经具备了高超音速滑翔弹的技术。然而,由于研发进展极快,当前的状态仍然不完全明朗,西方甚至怀疑该导弹尚未经过正式试射。不过,早在10月4日,朝鲜在其“国防发展-2025”武器展览会上,就曾展示过这款编号为“火星-11E”的导弹,说明它可能已经具备投入使用的能力,而这次又出现在阅兵式上,说明朝鲜在保密方面做得相当到位。
从发射车的设计来看,火星-11E的底盘相对较大,这意味着导弹本身的重量也不轻。为了弥补威力和突防能力的不足,朝鲜可能通过增加导弹的重量和单车携带数量来加强其打击能力。相较而言,“鹰击”-17虽然在阅兵时也可以单车携带两枚导弹,但它作为舰载版本,在庞大的军舰上并不需要考虑机动性问题。
火星-11E的最大射程控制在1000公里以内,主要通过增加战斗部来提高威力,当然这也有助于弥补制导精度的不足。尽管外界对该导弹的技术成熟度存在质疑,认为其稳定性仍需更多试验验证,但对于朝鲜而言,这种短程高超音速导弹并不难以制造。在此次阅兵中,朝鲜还公开了射程超过15000公里、能够覆盖美国本土的“火星”-20洲际弹道导弹,相比之下,“火星”-11E高超音速导弹显得并不那么引人注目。
西方军事专家分析指出,现在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导弹不仅仅是搭载核弹头的战略武器,它们更多地用于战术打击。朝鲜正在通过各种技术渠道,研发更小型的高超音速导弹系统,从而在战术层面上有效压制现有的防空和反导系统。火星-11E的出现,标志着朝鲜短程打击体系的进一步升级,它能够对区域内的关键目标进行精准打击,进一步增强其非对称威慑能力。
尽管西方对朝鲜的武器发展仍持谨慎态度,但不可否认的是,朝鲜近年来的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快速迭代,技术封锁已经难以阻止其进步。火星-11E甚至可能会出口,俄罗斯可能是最大潜在客户,毕竟两国在技术交流和军事合作方面已有许多先例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